锚固件的排列与间距取决于炉壳或构件的形状、衬体的材质与厚度、使用温度和使用条件(连续工作和间歇工作)以及衬体所承受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大小等。锚固件的排列方式必须考虑到既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又不会导致耐火材料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较大长度的裂纹。锚固件的间距一般为衬体厚度的3倍,在承重和应力较集中的地方锚固件的布置间距可比正常情况下小些。对金属锚固件而言,薄轻衬体所用的锚固件的最小间距为150mm,而厚重衬体的锚固件的最大间距为300mm左右。对陶瓷锚固件而言,锚固件与锚固件之间中心距为250~350mm,炉顶的锚固件间距宜小些,而炉壁(墙)的间距可大些。
金属锚固件的长度约为衬体厚度的1/2~2/3,不能与衬体厚度相等,以免金属受高温作用而融化和氧化。陶瓷锚固件的长度要与衬体厚度相等,可伸至工作面上,从而减少整体内衬发生剥落。金属锚固件可直接焊接到或铆接到炉壳上,或以螺栓与螺母形式固定在炉壳上。陶瓷锚固件是用带金属夹头的连接件固定在炉壳上,或活动的金属挂钩固定在钢结构梁上。这种将陶瓷锚固件与炉壳连接起来的金属是一种活动连接件,允许被连接的陶瓷锚固件随衬体的热膨胀而产生微小的位移。
三、锚固件选用方法锚固件多数用于作整体内衬(浇注料、可塑料和喷涂料的内衬)的固定件,砖衬也有使用锚固件的,但使用的场合不多。金属锚固件通常是用来支撑较薄的或隔热的整体内衬,如烟囱的内衬,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反应器的耐磨衬里(常用龟甲网状的锚固件),喷射冶金用整体喷枪的衬体,DH或RH真空脱气装置的上升下降管的整体衬体等,金属锚固件的长期使用温度在1200℃以下,或间歇使用的短期使用温度在1200℃以上。陶瓷锚固件通常是用来支撑较厚的(大于200mm)的整体内衬,陶瓷锚固件具备如下特点:①可经受高的使用温度,一般用在1200C以上的窑炉内衬中;②可经受有腐蚀性气氛的侵蚀作用;③)可延长至工作面,减少整体内衬发生剥落;④同金属锚固件比较,与耐火材料衬体的接触面积大,因而具有更大的支撑能力;⑤热膨胀系数与整体耐火材料相近,可消除因热膨胀不匹配而产生的开裂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