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偏向使用纯铁,而这时候的纯铁一般是煅铁。现在使用纯铁已经非常少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找到了更好的材料,那就是碳钢。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就在于含碳量,一般来说铸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从铸铁变成钢的过程就涉及到后来的转炉与平炉,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

炼钢是怎样发展的?

实际上由铁变成钢实际上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从铸铁出发,既然铸铁含碳量高,那么我们想方法降低铸铁的含碳量即可。还有一种是从纯铁出发,通过增加纯铁中的含碳量得到钢。实际上由于西方最开始使用的是纯铁,因此在制钢的尝试中,首先走了后一条路线。这条路线是锻打与热处理路线,实际上在铁的锻造中由于采用铁块本身的含碳量不同,再加上制造与热处理工艺的变化,在漫长的铁器时代中人类是偶然可以做出钢的。当然那时候人类根本意识不到含碳量对铁基合金强度的影响,因此能不能炼出钢完全看人品与经验。

在历史上,第一种有意识规模化生产的钢材是所谓的大马士革钢。类似于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一样,大马士革钢实际上也来源于印度。而由于东方冶炼技术 的特点,这种钢的制备方法走的是铸铁出发路线。印度人首先炼出铸铁,然后反复加热冷却,减少含碳量,最后得到1.5%含碳量的钢,实际上这是一种铸钢。大马士革钢被作为优良武器被阿拉伯人采用,并逐渐传到了欧洲。这大概是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

而中世纪的欧洲由于还没有掌握铸铁技术,因此他们制作钢采用了另一种工艺,那就是渗碳法,在生铁的基础上在锻打时候加入碳形成钢,这种钢和今天的低碳钢成分接近。当然制作钢是非常昂贵的,当年的钢铁价格非常之高,因此很多武器上,只有刀刃那一部分是钢,其他部分还是铁。

炼钢是怎样发展的?

可见,在工业革命以前,制钢的效率都是非常低下的,无论是锻打还是渗碳都是间歇操作,根本无法以持续产量进行。这一切都在工业革命期间有了改变,在工业革命阶段,炼钢炉先后由搅炼炉演变为平炉,转炉彻底造就了现在的钢铁工业。

我们先来说说传统的搅炼法,采用焦炉炼铁,铁中一般含有1%的硅,为了进一步得到钢,需要进行精炼,一般来说,精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是将硅氧化,第二步将铁中的碳氧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最初使用的炉形为反射搅炼炉。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将钢材的含碳量控制在0.5%-1.2%左右这项技术成熟已经到了1850年,搅炼炉的熔炼温度可以达到1400℃。

在搅炼炉的基础上,添加蓄热技术就形成了现在的平炉。蓄热技术最早由德国的西门子兄弟于1856年提出(这两西门子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西门子)。所谓蓄热就是用一部分蓄热体,一般是无硅酸盐材料,实现炉气与热风的换热,节约热风能量的消耗,由于蓄热材料耐温的限制,蓄热技术最早被应用于玻璃工业上,因为玻璃融化温度不高。但到了1867年前后,这项技术被法国人马丁用于炼钢,最后演化成现在的平炉,由于采用了蓄热体进行换热,平炉的温度可以达到1700℃左右,这个温度已经达到了钢材的熔点,因此平炉已经不需要进行搅拌了,同时冶炼含碳量更低的钢也称为了可能。

炼钢是怎样发展的?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种炼钢方法也开始普及开来,并最终沿用至今,那就是转炉炼钢。转炉炼钢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在这里我们用反应工程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热量核算,在这个系统中输入的热量有两个来源:燃料燃烧放热,另外就是氧化反应,由于空气与碳反应是放出热量的过程。这些热量的用途有哪几种呢,首先是铁块熔化需要热量,另外就是空气加热与炉子散热的热量。那么思路来了,如果我们增加氧化反应的速率那么单位时间内放热量可以增加,是不是就可以少用燃料了呢。当时的英国人就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是这样考虑的,在早期我们都是直接在容器里吹气的,气流只能和铁水表面的碳反应,这样反应速率是很慢的。如果能把吹气管插到铁水里,在铁水里鼓泡,那么反应速率就会大大加快。

转炉炼钢实验在1856年由贝赛麦指导进行,结果这一实验不得了,由于氧化速度加快,根本不需要外部热源就可以维持铁水的温度,整锅钢水直接就烧起来了,险些出了危险。这次实验证明,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只要钢铁内含碳量够,就可以直接通气,利用空气与铁水内碳直接反应生成的热量维持炉内高温。转炉的温度可以轻易达到1600℃,超过了钢材的熔点,因此在熔炼过程中始终可以保证钢材在炉内成为液体。对比搅炼法,无需进行搅拌,整体更加方便,因此一经出现反响很大。当然在前期,转炉炼钢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替代搅炼法。因此历史上搅炼法与转炉炼钢并存了十几年,但是在1880年以后,转炉炼钢基本上完成了对搅炼法的替代。

后来,随着电气技术的进步又出现了电炉,与感应炉等新炉型,而激光等新技术也加入了冶炼行业,由于这些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冶炼更多的材料,人类也迎来了20世纪以来材料技术的井喷式发展。

科瑞动态

  • 带你揭开连铸三大件生产工艺的神秘面纱

    带你揭开连铸三大件生产工艺的神秘面纱

    连铸三大件——长水口、整体塞棒和浸入式水口,在连铸工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本文将从原料选择、胚料制备和成型、热处理、无损探伤以及加工和表面涂层等方面,为大家科普连铸三大件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选择 原料是连铸三大件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原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产品的材质要求、使用条件以及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常,这些部件需要选择高温性能稳定、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高铝质、高硅质等耐火材料。 二、胚料制备和成型 胚料制备是连铸三大件生产…

    耐材百科 2024 年 3 月 20 日
  • 【知识分享】炼锌工业窑炉使用耐火材料选择

    【知识分享】炼锌工业窑炉使用耐火材料选择

    炼锌冶炼焙烧炉由多种炉型,一般而言,焙烧炉为流态化的,常用的是沸腾炉,有圆形和矩形两种。 国内多使用有加料前室的圆形沸腾炉,温度为1070~1120℃,一般硫酸化焙烧温度不超过900℃。此炉使用环境较好,耐火材料内衬采用粘土砖和高铝砖砌建就能满足使用要求。 还原蒸馏炉 此炉是用于生产金属锌或粗锌,首先在煅烧中加入29%~33%的良好炼焦煤,焙烧炉粉尘灰和适量的粘结剂,搅拌压球,然后在800℃以下焦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团矿,是还原蒸馏炉的原料。 竖罐蒸馏炉 竖罐蒸馏炉是由立式蒸馏罐,燃烧室和空气通…

    耐材百科 2023 年 11 月 9 日
  • 【耐材百科】高铝矾土的组成和分类

    【耐材百科】高铝矾土的组成和分类

    高铝矾土矿是一种由铝的氢氧化物和以各种比率构成的细分散胶体混合物。耐火材料行业中所称的高铝矾土通常是指煅烧后Al₂O₃含量大于48%、Fe₂O₃含量较低的铝矾土矿。我国铝矾土资源丰富,约为25亿吨,与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同属于世界矾土资源四大国。我国的高铝矾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贵州等地。高铝矾土是生产高铝质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 高铝矾土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₂O₃、SiO₂、Fe₂O₃、TiO₂占总成分的95%,次要成分有CaO、MgO、K₂O、Na₂O、MnO₂以及有机质等。Al…

    耐材百科 2023 年 4 月 24 日
  • 技术分享 | 决定耐火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4个指标

    技术分享 | 决定耐火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4个指标

    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高温(一般为1000~1800℃)下发生的物理、化学、机械等作用,容易熔融软化,或被熔蚀磨蚀,或产生崩裂损坏等现象,使操作中断,而且沾污物料。因此,要求耐火材料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操作条件的性质。 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的温度,表征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耐火度是判定材料能否作为耐火材料使用的依据。决定耐火度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材料的化学矿物组成及其分布情况,各种杂质成分,特别是具有强熔剂作用的杂质成分会严重降低材料的耐火度。因此在生产工艺中应考虑采取适当…

    耐材百科 2023 年 6 月 6 日

联系我们

158-3805-3888

在线询价:1717402540-bf431eac096e8a7318e246912d8e93c

耐火材料指标、价格、货期、使用等任何问题,欢迎咨询

微信询价